大力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开创
科协工作新局面
—在市科协五届三次全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周路明
(2010年1月27日市科协五届三次全委会审议通过)
各位委员,同志们:
我受深圳市科协五届常委会委托,向市科协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2009年的主要工作
2009年是我市在新世纪所面临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是我市科协团结和带领全市科技工作者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科协事业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科协的关怀指导下,全市各级科协组织认真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大局,积极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推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立足“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的组织优势,调动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推动我市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科协的肯定,尤其是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认可。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协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年来,市科协紧密结合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讲话》精神把握科协工作的历史机遇和推动科协工作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各项工作中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各级科协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努力把科协工作队伍建设成为服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骨干力量;努力成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生力军;全面提升科协的科普能力。各级科协组织和科协工作人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团结全市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积极开展了各种决策咨询、调查研究、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科普资源建设等活动。推动了深港合作以及国内外科技合作,成功为我市引进和吸收了一批高尖端科技人才,进一步参与我市创新体系的整合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科协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智力优势为依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
(一)创新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的渠道,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团结我市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咨询,是科协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创办了《科协专报》、《城市竞争力》等内部刊物,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遇到的突出性、前沿性问题,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各行业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依托智力优势,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和对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市科协积极与市委、市政府办公厅沟通协商,使《科协专报》能够直接快速地反馈到市领导,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的效率。一年来,市科协组织人力物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就《深圳应尽快启动电动汽车产业化重大工程》、《重大创新项目流失现象值得关注》、《关于在深港边界地区建设“华人硅谷”的建议》等课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向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多期《科协专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王荣、许勤、李锋、戴北方、李意珍等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批示相关部门跟踪落实专报所提建议。《科协专报》从开始传递不易,到现在有关部门主动分送,已成为市科协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的重要产品,形成了对上反映情况的稳定工作渠道和重要载体,打开了市科协承担政府决策咨询工作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解决方案。搭建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决策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市科协先后组织多家研究机构的专家和学者,以我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实施方案确定的改革项目为重点,主动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就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市科协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主要方向,提出了30多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并已相继组织开展了《深圳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深圳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科技团体作用的分析与评估研究》、《学会在深圳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电子设计”产业对电子工业的推动作用》等研究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研究将成果转化为报告材料上报给市委、市政府,使调查研究的成果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整理了《我市科技工作者现状调查》这一调研课题,形成了《我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专题报告,为推动我市人才政策的评价和完善做出了贡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批示转办落实。市科协还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的课题研究,争取科技部、中国科协等国家部委的支持,承担了由中国科协提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工作。此外,还建立了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深入合作关系,共同组织专家开展电动汽车、电池等相关产业的研究工作,为我市抢占国际电动汽车电池等相关产业的制高点做出更大贡献。通过与国家部委的合作,提升了深圳市科技软实力的影响力,提高了我市科协在科技软实力建设中的知名度,对于争取我市在国内创新活动中的更大发言权具有重要作用。
(三)不断打造市科协的品牌活动,搭建创新要素的沟通平台。我们在做好各种科普活动、科技展览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的同时,强化品牌创建工作。组织协调各方资源,创办了“自主创新大讲堂”活动,自主创新大讲堂定位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战略层面,针对公务员群体和企业管理层,探索关于创新城市建设的规划、战略、政策等;第二个层面针对高科技企业家和创新群体,重点在创新技术领域和管理知识的提升;第三个层面是对大众,通过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提高全体市民的科学素质。“大讲堂”从09年上半年正式启动,吸引了国内外顶尖创新专家为深圳的发展出谋划策,并与我市创新一线的实践者进行对话交流,使深圳本地实践者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科技知识,在深圳的官、产、学、研、资、介,以及国内、国际高端创新人才等各种创新要素之间建立起了交流沟通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集聚了富士康、中广核、研祥、创维、华为、中兴等300多家著名的创新型企业,以及来自金融、工商、科技管理等领域几十家机构的高管,与之建立起更密切的人脉关系和更广泛的合作渠道,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参与者的充分认可,成为市科协参与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品牌活动。通过这一平台,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落实走向社区,走向学校,走向大众,切实提高了我市四类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为培养我市本土的科学家、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发挥科协的组织优势,积极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通过积极走访调研,针对部分地区和街道,在金融危机环境下遇到的实际困难,我们努力拓展科技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科技活动周”等各类科普活动的服务领域。举办各种形式的招商推介会,促进了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市科协联合龙岗区科协、横岗街道举办的“2009年深圳科技活动周之‘科技之光’横岗专场招商推介会”,通过饯行“联系和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理念,动员市属学会、协会力量,为地方政府和会员单位企业牵线搭桥。活动周期间先后组织了近2000多家企业参加推介会,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各种形式的推介会增强了特区内外企业的了解与沟通,提高了企业对自主创新、科技研发、生产基地转移的认识,促进了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也为科协创新服务理念,探索服务模式,推动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工作途径。在围绕市委市政府对口扶持贵州省黔南州经济发展的工作中,我们从发挥科协职能入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智力扶持,通过举办黔南州荔波县的科技工作者来我市考察和培训,与各区科协和相关科普教育基地联动,创新了科协开展对口扶持工作的新思路。各区科协也结合实际,积极发挥组织、人才优势,千方百计为辖区内的企业提供服务。南山区科协围绕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推进LED产业联盟工作,先后组织LED产学研专家研讨会暨LED产学研联盟筹备会、LED产业联谊会暨LED封装技术研讨会、LED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等专题会议,有力的促进了深圳LED产业的发展。
三、不断增强科普能力,积极探索科学素质提升新机制
(一)科普教育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科普能力不断提高。长期以来,市科协不断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企业、公园、景点申报科普教育基地,并加强资助科普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市的科普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今年我们推出首个民营科普基地—“贝尔科普基地”以及“中丝园—蚕丝文化特色科普基地”、“现代信息生活之窗—中国移动信息生活馆”,“生态重镇—东部华侨城茶溪谷科普基地”等6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将“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深圳南岭的中国丝绸文化产业创意园”等基地晋级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至2009年底,我市已建有市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43个。市科协和各区科协积极合作,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支持做好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推动科普画廊建设成为城区、街道、社区三级科普阵地和市政建设的重要景点。2009年,我市90%以上社区居委会建成了规模大、品位高的科普画廊,科普设施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市科协还整合多方资源,通过各种途径积极探索开展科学素质教育的新机制,如举办“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等活动,广开思路,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设施、科普教育基地、企业展馆、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优势,改造升级,使之成为可以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的科普资源,提高了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福田区科协在工作中大力推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成了深圳移动信息生活馆等场馆;龙岗区科协组织全区各街道科协、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单位等召开社区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基层科普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经验,有效促进了全区科普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增强了科普能力。
(二)科普活动丰富多彩,科普工作不断深入。提高市民科学素养,增强市民科学认知能力,是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建设深圳创新型城市的基础性工作。2009年,市科协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努力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一年来,我们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科学生活博览会,吸引了1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参展,在创造众多项目合作机会的同时,为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广大市民的科学素质提供了重要平台。科普教育基地、市级协会、学会以及六区科协,在 “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学术活动月”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中推出了丰富多彩科普品牌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普图片展览、科普讲座260场次,参观人数约400万人次;学术报告会200多场次,参加人数约5万人次;印刷并赠送《全民科学素质教育系列读物》、《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各类科普书籍10万多册。罗湖区科协还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手机短讯的方式每周末发送科普知识和科技动态,并在辖区十个办事处十九个社区创建了“科普书籍流动屋”,促进了科普读物的利用率。宝安区科协积极尝试建立科普数字电影放映队,在社区开展“科普电影进社区”试点工作,深入社区、工业园区、大型商贸中心等地巡回放映科教宣传电影片100多场次,创立了科普工作的新方法。
为培养中、小学生的节能环保、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市科协举办了太阳能创意车大赛, 30多所学校参加,整个活动参赛学生达2万人,增强了各中小学的科技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仅“全国科普日”一项活动,我市6区科协、12个科普基地、20个学会、协会、研究会就举办了近200场活动。采用“科普大篷车”、“专题科普展”、“科普讲座”以及“互动游戏问答”等多种形式,针对青少年学生等重点人群,开展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强的各类科普活动,增长了他们的科技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质。
(三)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硕果累累,科技竞赛屡获佳绩。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科协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工作,多年来我们积极与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着力加强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养,提高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09年市科协相继举办了科技节、科普周、环保周等科技活动,支持全市的中小学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或创造发明俱乐部、天文爱好者俱乐部。鼓励各学校编制科技创新课程,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市科协一直支持和鼓励各类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2009年成功举办了第24届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与第八届深圳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2009年机器人青少年世界杯中国赛区选拔赛中,实验学校以较大的优势包揽了中学组有边框机器人足球和无边框机器人足球的两项桂冠,兴围小学取得了有边框机器人足球的亚军,少年宫机器人小组荣获了机器人搜救的冠军。在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广东赛区,深圳市代表队获得竞赛项目5个一等奖、13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科技实践活动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科幻绘画6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专利奖3项;优秀科技教师1名。参加的竞赛项目和实践活动取得了100%获奖率,众多获奖项目代表广东参加第2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四)不断完善科普工作的政策保障机制。针对市科协独立建制时间较短,社会认知度不够等问题,今年我们组织了人大、政协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参与的赴华东城市考察,通过对其他城市科协工作的考察,深化了有关部门对科协工作的认识,有效的促进了多部门联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了科协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我们还根据工作中反映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建议,联合市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开展了《科普法》执行情况的调研工作,得到了人大、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已向市人大申请制定《深圳市科普工作条例》,积极争取纳入市人大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通过进一步制定我市科普工作的保障性政策,充分发挥我市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工作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场馆以及媒体宣传等部门的优势,形成对贯彻执行《科普法》的有效补充,促进我市科普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有序、依法发展。
四、构筑载体,搭建平台,大力促进学会健康发展,积极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
(一)不断改进学会工作制度。坚持注重扶持与培育,坚持独立发展和善于经营运作,是我们促进学会发展的基本理念。过去一年,我们新增了4个市级学会,市级学会达到71个;新纳入8个团体会员,团体会员单位达到11个。通过专业学会的触角延伸和桥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我市产业界科技人员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推进学会干部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上,我们按照学会干部年轻化、职业化的要求,将学会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注重启用有活力的年轻干部担任学会秘书长。建立并完善两级学会干部培训制度,形成了学会定期交流机制,努力提高了学会服务会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会建立和完善会员管理制度以及学会工作制度,逐步进行学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协助各学会之间信息的交流共享。同时鼓励学会采取各种形式的改革,设立了“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奖”,以表彰作出突出贡献和重要创新的学会成员,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各类学会、协会等科技团体的创新发展。
(二)创新科技工作者服务载体,搭建科技工作者交流平台。市科协不断加强服务于科技工作者的能力,积极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各种形式的沙龙、座谈会等活动,促进了我市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学习、交流。针对我市科技人员来源广泛,著名高校毕业生众多,且多数散布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我们积极探索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新渠道,新办法,探讨成立“深圳高校校友会联合会”,把在深圳的全国著名大学的校友会联合起来,以发挥他们在产学研活动中的不同于一般学会和其他社会团体的独特作用。目前,已经有30多家校友会参与了筹建工作。此项工作也得到了市教育局、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组织筹备工作基本完成。有了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载体,架起了与之共同联系的“立交桥”,使游离在外的科技类社会组织都纳入到科协组织的网络中。
五、大力推动深港科技交流,进一步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扩大我市创新发展的智力资源
(一)积极引导深港科技合作,建立常态化的交流平台。积极发挥深港科技交流的民间主渠道作用是科协的重要职能。今年,我们积极组织深港两地的专家、学者通过论坛、会议等平台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并通过组织深港两地协会、学会、研究会之间的接触与走访,进一步促进了两地科技社团的深化合作,发挥了科技社团在深港创新圈建设中的作用。市科协与香港资讯科技联会、香港青联科技协会共同发起了“深港科技社团联盟”和“深港全民科学素质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这两个项目已被列入深港创新圈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即深港两地政府将在三年中,支持和建设深港创新基地、创新平台和相关重大项目。市科协不断探索构建深港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载体,经过长期酝酿并成功举办了首届“深港科技界交流年会”,吸引了深港两地3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就高标准建设深港创新圈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年会将每年举办一届,逐步打造成深港科技交流的品牌活动。在深港交流活动中,南山区科协积极联合区内各高校,成立了深圳大学生创新联合会,成功举办了2009年深港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开展国际交流,构建深圳自主创新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外向型经济占我市经济很大比重,决定了深圳在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用国际视野来研究创新活动,建立立足本土、面向国际的自主创新体系。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市科协与英国驻广州总领馆科技领事、芬兰赫尔辛基投资局等国外科技机构建立了业务往来;邀请了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国际知名专家到深圳向我市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政府部门和深圳市民介绍创新前沿知识,共同探讨创新实践的未来发展方向;与美国硅谷科技协会签署交流与培训协议,参与国际科技城市联盟相关活动;利用国际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新一轮的人才、技术和项目发生国际转移所出现的重要机遇,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联合举办创业教育国际会议,探讨高等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激发深圳大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热情。此外,市科协所属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先后与美国、德国、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渠道,成功举办多个国际科技研讨会,积极组团参加在这些地方的科技创新类专业展会,成功地推介“中国深圳”科技展团品牌,为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走向国际创造了条件,也为国际科技界认识深圳科技实力提供了窗口。
(3)打造深圳版的“海智计划”,吸引高端人才落地深圳。
大力举荐和引进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为深圳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是市科协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的“海智计划”,与海外科技社团进行广泛合作,主动争取和利用各类资源,与来深的国际科技机构人员积极探讨交流合作的内容方式,并作为重点业务安排专人持续跟进。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与有意到深圳创业发展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接洽,争取了许多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层次海外科技人员及科研团队落户深圳,为我市发现、区别、引进各类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由科协举荐并引进的海外高端科技团队已落户深圳,其科研项目已经得到国家科技部、广东省科技厅等部门的评审认定,将获得重点支持。市科协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项目的举措将为深圳高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科协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科协各项工作不断进步。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顺利完成学习调研阶段、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重点抓了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出成果、见成效。一是制定整改方案,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根据科协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确定整改落实项目5项、整改落实措施13条。二是公布整改方案,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增强整改压力和动力,促进整改责任的落实。三是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取得思想成果、实践成果。如:针对进一步明确科协工作新定位的问题,针对科协决策咨询职能发挥不够问题,提出了6项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创办《科协专报》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整改成果。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解决了科协工作的发展目标、思路和任务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了科协自我发展和“三个服务”能力与科协工作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工作定位更加准确,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工作目标更加科学,促进了全市科协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创新科协工作内容,积极承担政府职能转移。随着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科协工作的要求,市科协在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的基础上,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一的学术、科普、咨询活动向学术、科普、咨询活动、人才管理服务、国际合作等领域拓展;将一般的活动向品牌化、特色化转变。科协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在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今年的大部制改革中,市委市政府将科技奖励的评审职能划转市科协,并将深圳市科技专家委员会、深圳市科技开发交流中心、深圳市科学馆等三个事业单位划属市科协,在资源配置上,向科协组织倾斜。随着政府职能改革的不断深化,市科协将承担更多的转移职能,科协组织也将面临更加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市科协将顺势而为,力争率先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创新型城市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创新文化的建设者、国内外科技合作的实践者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推动者。
(三)发挥科协人脉优势,创新工作办法。市科协积极发挥人脉优势,积极提倡科协常委、委员在科协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针对科协工作面临的一些突出难题,今年我们先后组织了三场科协常委、委员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的座谈会,就科协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等,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达成共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议案,改变了以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市政府提出的工作建议返回到由科协自已解决的尴尬境地,变内循环为外推动,为促进科协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工作渠道。
2009年我市科协组织在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科普活动和科普设施建设、青少年科普与科技竞赛、推动深港科技交流以及国际合作、人才引进等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全市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仍有待完善;科普经费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学会等科技社团作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还未充分发挥;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组织力度有待加强;部分学会、协会面临的发展困难亟需解决;科协组织的覆盖面以及联系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大部制改革以后,面临新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形势,科协组织的工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10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是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是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关键一年。市科协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按照《中国科协党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围绕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搭建创新要素的服务平台,建立科技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科普资源的共享,优化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的城市环境,团结动员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挑战,为实现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争做社会主义示范市、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科协工作
要积极引导我市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全体工作人员,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准确理解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重要讲话确立的重要理论观点和重要工作部署,完整把握党和政府赋予科协组织的新任务、新要求,根据中央书记处关于科协工作的几点意见,结合我市大部制改革,政府职能转移的现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贯彻落实到科协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引导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中贡献力量,推动我市科协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大部制改革后,在涉及到多部门的大方案的制定上,科协具有跨部门、跨学科、跨专业的相对优势。要在继续做好《科协专报》等内部刊物的基础上,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针对我市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互联网、海洋、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拓展咨询评议的服务平台,调动专家学者参与调查研究、决策咨询、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人大代表、政委员科协科技界别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方面的独特作用,深入研究涉及我市自主创新和提升科技软实力上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向市委、市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高决策咨询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并为我市“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制定提出政策建议。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深圳基地的联系,探索我市院士企业工作站的建设,建立具有体现深圳特色、创新模式的院士工作站。要充分调动广大科协常委、委员的智力、人脉资源,把专题性的调研活动持续下去;深入到企业,深入到科技工作者中间,上传下达反映诉求,做好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工作;科协要成为常委、委员意见、建议上行的平台,通过科协组织把专业团体对行业问题的思考转换成市委市政府制定决策的参考意见,协助促进经济社会重大发展问题的解决。
三、积极推进国家低碳经济试点城市建设。
要围绕建设低碳经济试点城市的战略要求,积极组织专家和所属学会、协会的科技工作者参与我市建设低碳经济的的研究,积极推进我市低碳产业发展对策,整合、修订、提升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发展规划。要针对低碳经济发展领域中的技术制约因素, 研究如何利用深圳人才资源和地域优势,制定低碳技术开发研究规划,实施一批重点研究项目, 开展碳资产交易中介的调研,作为打造深圳低碳城市的技术支撑。要研究制订“深圳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性意见”的可行性,要主动参与我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些具体项目,利用科协的智力优势,开展分析论证,提供政府决策咨询建议(如大运会与低碳经济、路灯太阳能化改造、交通信号灯的科学调整、建筑结构节能、LED照明工程、推广垃圾分类、垃圾焚烧技术、环境立体绿化、余热余压利用等)。在日常的科普活动中,大力介绍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趋势、大背景,从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等多个侧面,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广泛地开展“低碳生活”的宣传和实践。要结合深圳实际,组织编写“低碳生活指南”,向社区、学校等公众进行宣传, 在全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基层科协可选择一些家庭试算碳排放数据,落实全社会节能减排措施,深化人民大众对新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持续性认识,提高广大市民生态文明素质。
四、创新科技评价体系,大力服务于我市自主创新战略
科技创新奖和科技成果评定等科技评价工作是推动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式,对我市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协要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建立公正、客观、公平的奖励评审机制,做好科技奖励的评审工作。此外,要不断创新科技评价体系,充分调动科技专家的智力优势、人脉优势、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政府重大课题和自主创新项目的调研分析评价工作。在尽快完成专家委换届的基础上,积极拓宽专家库资源的应用服务范围,提高科协服务于我市自主创新战略的水平,增强我市的核心竞争力。
五、以海智计划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与深港科技交流
以实施“海智计划”为重要契机,积极围绕我市的人才战略,为市委市政府实施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培养和引进计划服务。加大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建立完善常态化的科技资源引入机制。要积极争取建立海外智力为国服务深圳基地,建立引入海外创新资源的制度化办法,使海外人才和项目引入机制常态化。积极与海外科技社团合作,发现、区别、引进各类人才和项目,并重点对留学生等青年人才进行创业服务和指导,设立留学生项目孵化基地,联系天使基金,做好海外人员创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为落地我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积极探索人才服务、人才使用、人才引进的体制性联合体,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成立深圳市科技人才联合会,为党管人才,党聚人才的社会化、常态化探索一条新途径,构建以人民团体为桥梁,以科技社团为载体的人才工作新模式,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人才工作网络,在全国率先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化人才工作新格局,真正履行好科协联系科技人才的桥梁纽带职责。
积极介入“深港创新圈”的要素构建,努力拓展渠道,邀请香港高端专业人士参与我市的科技创新活动。以深圳与芬兰的合作项目为突破点,积极开展更大范围的合作,大力拓展和提升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合作的领域和水平。要加强与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中国科技交流中心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衔接,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做好国际创新政策国别研究,开展重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推介活动。要积极开展科技外交官深圳行活动,扩展活动效果。支持在深圳召开国外科技社团民间圆桌会议,努力拓宽国外交流合作渠道。要积极做好参加国内国际科技展会的组织工作,努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大力扶持我市中小科技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力度
要继续推动市级学会举办或承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以浓厚的学术环境集聚人才、吸引人才,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高端科技人才的“集聚地”。要广泛开展深港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引导民间科技社团的合作往来,探索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交流机制。要积极办好学术活动月、第二届深港科技界交流年会和第四届中国(深圳)国际科学生活博览会,鼓励有条件的学会和科技工作者参加全国性专业年会和国际科技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企业、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学习机会。要促进创新主体的联系互动,创新服务科技工作者的途径、方式,努力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方面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品牌活动。
要不断加大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和奖励力度,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引导和支持区科协和各级学会、协会创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奖励品牌,通过多种形式的奖励活动,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鼓励创新行为,使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本职工作与推动创新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和谐深圳、创新深圳的建设。
七、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健全科普资源共享机制
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未成年人、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普基地建设,鼓励社会及专业机构创办为公众服务的、有特色的科普基地,组织科普基地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平台,争取将我市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政府投资计划。抓好旧科学馆改造与新科技馆建设的工作,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建设符合深圳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展馆。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在学校的规范开展。积极与香港地区开展合作,以实施“深港全民科学素质交流与合作行动计划”为契机,推动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争取形成跨部门、社会化的科普资源共享机制。把学术资源、教育资源、科技资源、旅游资源等转化为科普资源,把科协建成科普资源集散中心,密切与我市宣传、教育、共青团、报业、出版、广电等部门的沟通合作,促进科普教育活动资源的共享共用;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制定专项科普资源开发计划,努力开设“科普天地”等电视专题栏目,开展全民科普读书活动,共建科普工作队伍,共同培养科普人才等,促进科普教育活动资源的共享共用。
八、不断加强科协组织建设,促进科协的自身发展
要不断加强科协自身的组织建设,促进科协工作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加强街道科协工作扶持力度,推动社区科协、企业科协、学校科协组织建设;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并推动获得市长奖、创新奖的科技企业建立科协组织,不断提高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要抓住我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担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促进创新主体的联系互动,切实承担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功能,做好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纽带。各级科协组织以及所属科技团体要不断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提高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团结我市180多万科技工作者队伍,为我市科协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同志们!
站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起点上,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研产出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深圳市大部制改革将众多优质的科技资源向市科协倾向,将市科协推向了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先锋位置,将我市科协事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层次。时代的发展和当前的形势赋予我们更加光荣的使命,我们要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高度信任,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为动力,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